最近看了也玩過了不少內容上有描寫或是類似於殺戮遊戲的作品,
舉例來說就是我這年紀在青春歲月時一定會聽說過的大逃殺吧?算是殺戮遊戲的代表作。
簡單來說就是遵循規則然後特定人數或是團體內部進行互相淘汰(簡單說就是相殘)至最後一人的模式,
將「賭命進行」視為前提的故事展開想必一定會牽扯到所謂「對人性善惡的考驗」
而背景上既然是殺戮遊戲想必也是有獵奇式的描寫,不過這方面是否重要就視乎於讀者的喜好。
畢竟大逃殺根本不需要什麼太花腦子的殺法,因為不用掩飾自己的殺意重點是存活這個結果。

下來才是正題。然後有雷到一些作品,自重。

在玩過「彈丸論破」1+2代之後在我心目中可以列為個人神作(當然這基準放在我身上是寬鬆了點)的現在,
鼔起勇氣去看了幾部類似的作品。要說類似其實有語病,因為老實講一點都不類似呀,
應該只是我在深夜睡不著為了排除負面心理才不經意看到的吧。
像是「誠如神之所說」是因為在追「Again!!重來一次」時注意到的(原作都是同一本上週刊連載)
再發展上很類似殺戮都市GANTZ,主角厭倦於無趣的日常而在某日體驗了殘酷的非日常之類的故事,
第一部在某種最高潮時突然謝幕的氣氛中留下一些小小的伏筆然後到了第二部,
第二部的開頭則是以和前一部相同的時間軸只是想對於前作主角的另一條路線上的故事,
由於兩部在內容進展上都還不到核心(第二部根本只是剛開始幾話而已)所以目前為止尚不能斷言好壞,
只是主角在經歷了各種慘劇之後雖然理解到自己某種異常的特質其實在非日常裡是如魚得水,
還是不願意放棄人性中善的一面,老套歸老套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設定才能當主角嘛…
而在針對劇中各種遊戲難題的表面規則中再找出隱藏規則或是破綻借此突破,類似的常套演出必然少不了,
這方面的處理還算不錯,雖然某些角度運氣的因素比較大(像是之前很多人以身試法犧牲後才看穿)
但是主角的運氣向來就是劇中前幾名的,這是任何故事裡都找得到的主角的原罪,
根本是廢話嘛主角早早領便當或是一天到晚都在換人當主角的作品能有人看也算是很難得了,
戲還是要演的這種約定俗成就省略了吧。
回到早前說的,因為故事還不算長所以目前為止不能斷言好壞,但我是願意給它正面期待的。

下面的我就沒辦法有太多正面期待了,又或者可能已經完結了吧,
會說得這樣模糊是因為我沒有看過原作小說,僅僅只看過漫畫版,連改編的電影都沒看。
原本是想從電影版先入門但是我卻選了漫畫版,也許是因為大約看過全篇長度不過20來話,
以我最近常常一夜未眠跑完一整套作品的習慣時再只是小菜一碟,所以才先看了漫畫版吧。
多虧這樣,我已經完全不想多花時間看電影版了,畢竟按照日系電影的歷史,
改編的作品通常改爛的可能性往往大於優化,漫畫版讓我有點失望大概也不會去看小說版了吧。
至於原作小說版,雖然我是個不常看書的閒人,不過因為受過過一些作品影響導致我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根深蒂固,
那就是「手機小說會大紅特紅的原因常常是因為不常看書的現充們大捧特捧的結果」
讓我常常會覺得反正手機小說就是會讓阿宅摸不著頭腦地反覆思索「這種作品怎麼會紅成這樣」的玩意。
我是不常看書的閒人,可我也算是個阿宅呀,那我到底偏向哪一邊勒?看樣子是阿宅獲勝了…因為我真的看到有點無力。
講這麼多到底是哪部勒?
就在我一次讀完「誠如神之所說」目前進度後發現頁面上有個常常會出現的「喜歡本作的也可能喜歡下列作品」的項目裡,
列出了「國王遊戲」這部。
其實之前就有耳聞是部內容以人性真實和殘酷描寫為賣點的作品,雖然人性方面個人而言頗有興趣,
但和殘酷描寫有相關我倒是敬謝不敏,
認識我的人都曉得我這人超沒膽,當年為了看完暮蟬不曉得死了多少腦細胞和心肌組織。
之前光是自己白目雷自己看到一些內容就已經不太敢看了,
可能是因為剛努力看完一部也是常常肚破腸流肝腦塗地的作品意外地有練到膽子吧?我就點下去看了漫畫版,
…看完之後沒什麼抱怨,只是覺得「什麼呀就這樣喔…到底是哪裡好看呀…果然大作不愛我都專萌雷作嗎」
稍微重提以殺戮遊戲為背景的一些特徵,

「規則」,這是很重要的,畢竟沒規則玩不起來,當然這些所謂規則視背後黑幕的個性好壞與否大概都會有個彈性。
「優勝」,作為劇中角色「為何要這樣做」來說算是一種需要達成的目標,反向操作也可用「處罰」來當做另一種動力。
「範圍」,可以解釋為參加的人數或是團體,又或是一個特定地區,不論是人或地其實都是為了要劃分出當事人的一種設定。
「黑幕」,主使或策劃整場遊戲的罪魁禍首,有可能是個人或是團體,但是一定也是抱持某種目的去做這種說真的很累的活呀…

這算是我這種沒看過什麼書的阿宅能想到一些重點吧,大致上劇情也都是繞著上述的項目在跑的。
至於我為什麼看完會有無力感?因為真的就是我不覺得「國王遊戲」有這麼吸引我…
上頭的條件它當然都有做到,可是就是沒有達到那些廣告詞所應該有的高度,
像是規則雖然有明寫,以下列舉:

    規則1:全班同學強制參加。
    規則2:收到國王傳來的命令簡訊後,絕對要在24小時內達成使命 。
    規則3:不遵從命令者將受到懲罰。
    規則4:絕對不允許中途退出國王遊戲。

首先在於懲罰這點的強度上似乎有些太過隨性,大多數人都是獵奇死亡,
可是就偏偏有些人不是什麼太嚴重就是感覺上有點矯情賺悲情的下場(失明或是當眾告白,原作似乎有急速衰老等等)
標準到底在哪實在很難有個底,然後就是一些潛規則也是不清不楚,中盤之後一堆只有名字沒有什麼特寫鏡頭的同學們大量死去,
原因也沒明講就一直強調是違反規則(不能哭),但說真的這種玩意你要事後加上也一點動機都沒有而且被主角識破根本就等於瞎猜,
照理說這種找尋規則破綻是可以大玩文字遊戲的一種演出,舉例來講「彈丸論破」中有一條「不准擅自出借學生手冊」
反過來說就沒有強調「允許擅自借用他人的學生手冊」類似的逆向思考正是讓角色尋找出路的設定,
但不要提找破綻了,這規則根本就是2266,好歹也註明一下「視情況規則會增減」是會死嗎…
如果是隨黑幕隨便怎樣搞都爽那乾脆就讓黑幕當主角算了,反正它說了算(這種情況應該講「不說了算」)
就算要打破規則起碼也要有一些真正可以讓人思考的例外,像是因為有可能危害到黑幕或暴露真實身分所以必須要處理掉之類的,
莫名其妙也沒講就用之前沒有的規則幹掉一堆人,是嫌角色太多不好寫嗎?
那提到角色說實話,原作我實在不曉得就不列入考量,角色的深度也沒有刻畫多少耶,
大逃殺的漫畫版可是巨細靡遺好好講過了一番,國王遊戲的人際關係顯然就陽春很多,甚至有點膚淺。
反正主角就是有超要好的朋友然後有超恩愛的女友,討人厭的角色從頭到尾就是那副死樣子,
之前在廣告詞看過的人性真實云云,那些惡意勉強算是正常範圍,反倒是在善意上實在做到過頭,
到了後期好像所有人都把主角當成唯一的生路完全都放棄自己思考或是和主角一起行動,明明就是一盤散沙去又沒來由的信任主角,
而主角也活像是覺醒成救世主,有一幕是主角的好友收到在10分鐘內要和一名女性做愛的命令,
成年人大概都想得到肯定是讓當時也在場的主角女友獻身了。那位好友當然是扺死不從吧,
最後主角把那位好友揍昏再求自己女友上了…如果這叫人性我真的很想吐槽這位主角實在是位完人,
個性不真實到有點沒人性,奇怪的是三方事後好像一點都不介意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漫畫改編上故意省略這些描寫,
不論如何當主角果斷地最出最佳的衡量時(雖然我也承認那確實是當場能做的最好判斷)就已經偏離人性了,
假如是由好友那方提出說實在話還比較正常,畢竟人有利己心態,就像推理小說中沒有不利於自己的局面時往往多數人都會選擇沉默。
堅持人性的真實那麼這般異常的獻身心態一再出現就不免有些作做了。反倒是好友已經主動等死我比較欣賞。
至於某位女同學擅自以為自己可以位主角而死也完全是基於上述的獻身心態而作的,要我評斷她的行為有什麼意義,
除了灑狗血(比起主角主動讓人NTR也不夠狗血吧)我強烈懷疑根本就是為了畫死這角色才這麼幹的。
大可以讓主角或是班上所有人親手誤殺一名替死鬼再強調黑幕的真實身分就在同學之中吧?

至於勝出到最後一人有什麼好處,看看上頭的規則,你有看到任何相關的描述嗎?
完全沒有,基於故事後開始不久眾人就斷定黑幕就在班上同學之中所以主要是主角拼命在收到必死的命令之前找到黑幕。
但是重點就是這裡,看到最後會發現黑幕既不是同學也是同學,所以不管怎樣就是等於黑幕沒實體的時候,
會有種強烈被婊到,而且還是那種莫名其妙被婊的感覺。說不講理根本是沒道理的發展。
也許會有人說這叫人神結尾,但是我要強調,所謂的神結尾是像絕望先生或是前面提過的「彈丸論破」,
當結局意外落下才發現過去一切看似沒有脈絡可循的伏筆完完整整連結讓人佩服的高八度「原來如此呀」那才叫神結尾。
「國王遊戲」對我而言充其量只有「好啦反正隨便你講了算…」的程度罷了。

黑幕的部分也是令人覺得無趣,何況盲點也是有不少,殺人的手法也是有點自圓其說。
「受到未知病毒感染對於特定的詞彙會產生有如現實感的強烈暗示」但是很顯然之中有些人沒有看到簡訊內容的處罰方式就掛了,
就算是死亡筆記本那種超乎人力能辦到的殺人手法也都是在合乎故事內容中設定的情況下得以實現,
而國王遊戲卻只讓我覺得有種只是為了看起來合理而設定的原因,其實都是作者想要怎樣就怎樣。
最後(有點懶了)就是局外人的一些描寫完全沒有,像是警察機關政府單位都好像沒有存在一樣,
死一兩個人可以說是巧合,死了快一半學校啥都沒講?家長就一點反應也沒有?
裡頭有位角色的設定是世界級的駭客(偏偏其他人都是普通人)就完全沒有想過要影響這場遊戲?
除了當事人以外的其他角色設法在局外探索真實這也是定理了,像大逃殺那樣政府主導算是例外,
可是正常情況來說,按照我某些極度厭惡新聞媒體的友人也許會這麼想,就沒有任何一位記者有聞到頭條的預感?
就算是真實世界發生的不真實故事,這種常識不去考量怎麼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說到這邊其實是有些過頭了,畢竟上文都是基於漫畫版的內容所做的吐槽,而漫畫版我僅僅只看過第一部,
也只相當於原作小說的第一部,而之後也許有更多的解謎篇或去過去篇等等可以補完這些疑問或是缺陷。
遺憾的是除了部分描寫也許會讓一般人覺得聳動,可我一點都沒有被打動的感覺。
簡直像是憤世忌俗的應屆畢業生為了發洩寫的中二作品,在我心中大概只是如此吧。
也有可能是因為先前看過的作品比較有絕望感才會讓我小覷了這部的內涵也說不定(汗

強調我並沒有讀過原作,可能也不會去讀了,上述的批評都是對於漫畫版,如果造成某些人不快在此致歉了。
但我也要強調,這真的不是什麼必看的作品,也許比較適合年紀較輕沒什麼心眼的朋友們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